查看原文
其他

比清华北大还要厉害的大学,仅仅开办九年,却培养171位院士

2015-12-26 苏北 化学加


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

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

违千夫之诺诺

作一士之谔谔

——冯友兰《西南联大碑文》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领导合影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学校总共办了不过9年,毕业学生不过四千,可从这里却走出171位(学生92人)两院院士,另有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后人则这样评价这所大学:军人使中国不在战争时期灭亡,西南联大使中国不在之后的时期内灭亡。



▲张伯苓赴与在校南开大学师生(部分)合影


抗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举校南迁,最终决定在昆明联合办学。三校师生,栉风沐雨,徒步行军3500里,历时68天,几乎用双脚横穿湘黔滇三省,完成了世界教育史上一次罕见的远征。



▲西南联大中文系全体师生在教室内前合影


这个仅仅成立九年的,就读学生不过八千,何以在中国的教育界有如此的成就,也许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话可以解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看看当时的大师。



▲陈寅恪


东北三省沦亡,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绝食而亡,为防止日军迫害,处理完父亲葬礼,陈寅恪连夜逃离北京。陈先生学贯中西,通古博今讲课的时候吸引许多教授也去旁听,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是国宝级的人物,西南联大,物资匮乏,陈寅恪做学问执着艰苦,常常秉烛达旦,焚膏继晷,乃至眼睛严重失明,不得不住院治疗。



▲闻一多


北平沦陷前,日本人重金聘请先生留任办学,先生却连夜逃出北平,来到昆明,最困难的时期,闻一多每天上午在联大授课,下午在中学兼课,晚上批改学生作业后,半夜还得开始为别人刻图章卖钱!



▲刘文典


学术狂人刘文典,一生孤傲不群,独来独往,曾因当面顶撞并脚踢蒋介石而名声大噪,后来有人问,联大的教授为何有如此胆量,他说在联大每个师生都敢这么干。


▲梁思成


梅贻琦拜托梁思成,林徽因成设计校舍,当时物资匮乏,经费有限,两位先生数次修稿图纸,最后愤怒的梁思成对校长咆哮:“改!改!改!还要我怎么改?!茅草房?不是每一个农民都会盖吗,要我梁思成干什么?!”



▲林徽因


云南师大校园,仍保留着一间铁皮屋顶教室。这是西南联大仅存的土坯墙教室,马口铁做的屋顶。谁也没想到这样的茅草屋是出自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手。



▲钱钟书


钱钟书以数学零分,语文,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1937年从牛津毕业后,西南联大聘请钱钟书为教授,在外文系执教,是破格聘请的。其时,钱钟书刚过28岁。先生眼界极高,据说他曾有此言:“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为了度过艰难岁月,让妻子带着家人回四川成都她的老家去,因为那里的物价要比昆明稍低一点,而他自己则长期在大伙房吃糙米、胡豆饭之类的粗食。长期的粗劣伙食使他胃病加重,健康状况恶化,最终导致了朱自清先生的英年早逝。


▲朱光潜


作为中国研究西方美学的第一人,朱光潜一生著作等身,在西南联大执教期间和沈从文相交深厚,当时沈从文因为自己学历不高,屡屡受人轻视,朱光潜经常以自己的影响力,帮沈从文说话



▲吴大猷


吴大猷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西南联大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恩师,妻子患病每天需要喝牛肉汤治病,在联大的时候,薪水不够买牛肉,吴大猷就装成贫民,到菜场去捡拾剩余的牛骨头,回家给妻子熬汤。当地的回民得知此事很感动,常常将一些牛骨头替他留着



▲金岳霖


人们都喜欢谈及,金岳霖和林徽因之间的感情,但是却忘记了他是中国哲学界的第一人。在联大讲哲学的时候,他上课从来不带讲稿,也不看书,只带一只粉笔,但也不经常板书。在联大最艰难的时候,金先生写完数本哲学著作,为中国后来的哲学界奠定了基础。



▲叶启孙(左一)和周培源(右二)


为躲避轰炸,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大多住得很分散。有的住在几十里外的远郊,步行来上课,没有交通工具,物理教授周培源就自己养了一匹马,先生每天骑马上课,都是从不迟到。


▲陈岱孙


陈岱孙和周培源年轻的时候同时喜欢上一个姑娘,约定谁先考取博士,谁就去追,先生一诺千金,在国外苦心修学数年,成为哈弗最年轻的经济学博士,但岂料周培源却不守信约,捷足先登。因为此事,先生终身未娶,但依旧和周培源夫妇保持朋友关系。


▲冯友兰


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为纪念西南联大的建立,受全校师生所请,写下《西南联大碑文》,其中一句“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办学艰难至此,言语之间依旧气度不凡。


数学家华罗庚


1938年,华罗庚结束在英国剑桥大学的进修,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他到西南联大教学系任教,一家六口人与闻一多一家八口人合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厢房里,其后为了住的宽敞一点,他又搬去牛棚。曾经一个鸡蛋分成五份吃,妻子眼泪扑簌而下。华罗庚安慰说:“等我《堆垒素数论》出版后,我们去割几斤肉”。


▲吴宓


联大遭受日军轰炸。校舍损毁严重。然而,文学院教授吴宓仍打算趁月明之夜,继续他的“欧洲文学史名著”课的讲授。春城昆明一度流行这样一句话“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沈从文


刘文典曾经戏谑“陈寅恪的教授值400,自己值40,而沈从文4分都不值。“先生一笑而过,几十年后,有人问沈从文:为什么当时条件环境那么苦,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字:自由。



▲梅贻琦


身为校长,梅贻琦家里有时也连青菜汤都喝不起了,只能用辣椒拌饭吃。校长夫人韩咏华想找份工作,但作为校长的梅贻琦,不肯利用职权为妻子谋利。无奈之下,梅贻琦夫人做定胜糕在昆明街头,补贴家用



▲费孝通


费孝通的女儿是在凌晨寒风中降临人世的。日寇的飞机就在那夜埋葬了他所有的家产,已身无分文的他用自己惟一的一件西装裹着女儿靠农民从家里凑来的小衣小褂给孩子御寒。费孝通对妻子说说:“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今后长得结实



▲钱穆


抗涨爆发之后,学生在从军还是就学上有过争论,钱穆教授讲了这样一句话,说战争总要过去的,我们这个民族在战后还要建设,要复兴。我们要强盛,所以我们读书不能中断,我们培育人才不能中断。



部分教授合影


1942年10月联大有25位名教授,联名致函校领导,拒绝教育部发给自己的特别办公费。正是在这种家庭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教授毅然拒绝接受政府津贴!



▲联大学生讨论会



▲林梁夫妇与西南联大同事合影



▲西南联大部分教授合影


1946年,西南联大办学九年后解散回迁,这几年里,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还有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动》、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大批奠基性论著。这所大学无愧这样评价:


军人使中国不在战争时期灭亡,

西南联大使中国不在之后的时期内灭亡。


投稿邮箱:2079549074@qq.com

商务合作qq:80006266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